来源时间为:2022-09-09
根据《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智能风控白皮书》显示,车险欺诈约占我国保险欺诈的80,保守估计,每年损失超过200亿元。然而车险欺诈手段多样、隐蔽性强,依靠传统的方法较难发现。绍兴市人民检察院探索运用大数据进行监督,通过数据归集、要素筛查、关联查询、融合监督,破解了这一难题。
第一步,数据归集。绍兴市人民检察院在数字检察监督平台,收集了绍兴地区5年来60余万份民事裁判文书,作为数据排查的基础。
第二步,要素筛查。根据类案特征梳理出筛选要素,用要素对文书进行层层筛选,使案件数量降低到人工可处理的量级。在车辆保险理赔类案中,以“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为案由,根据“同一原告或原告代理人起诉2次以上”的筛选要素,对文书进行初步筛查,发现全地区涉车辆财产保险文书800余份。接着,又以“理赔权转让”、“保险公司定损异议”为筛选要素,对800余份文书进行再次筛查,筛查出批量异常文书,其中发现绍兴市越城区宋某等13人名下有200余份文书。对这200余份文书中的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又发现了受损车辆的维修单位与车损评估机构高度集中等共同特征。
第三步,关联查询。经向人社局调取社保缴纳数据,并与原告的身份信息相关联,又发现:这13名原告绝大多数在同一个汽修厂,即某海汽修厂缴纳社保,也就是说原告大多数与这家汽修厂有关。绍兴市人民检察院怀疑存在一个以汽修厂人员为主体的诈骗团伙,于是将线索移送侦查。
第四步,融合监督。在侦查阶段,检察机关刑事、民事检察部门融合办案力量,协助公安机关取证固证,如分单位调取客观性证据,分人员获取言辞证据、对相关人员手机作勘验检查、委托物价部门对涉案车辆理赔配件进行价格鉴定等等。
最终查明:车辆发生事故后,某海汽修厂第一时间派人到达现场,以帮助拖车、免费维修、代为理赔等为由,将车辆拖至厂内,并诱骗车主转让理赔权,同时又以隐瞒车辆去向或者借故拖延等方式阻挠保险公司定损。之后,通过虚增维修项目扩大车损。对保险公司不认可车损的,委托利益勾连的评估机构作评估定价。最后,以评估报告为依据,派人以原告身份向法院提起理赔诉讼,获取非法利益。据此,捣毁了某海汽修厂这个诈骗团伙。
后续,绍兴市人民检察院在某海汽修厂案件基础上,在其他县市区又排查出某线汽修厂等4个车险诈骗团伙,共计起诉、判决11件46人,作出民事裁判结果监督49件,查明其他大量骗保行为,涉案金额共计1500余万元。
来源:中国网_撰稿:_责编:俞舒珺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