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险公司针对家庭开发的保险品种日益多样化,以及家庭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平安保险(下称“学平险”)渐成保险市场上的鸡肋产品。
近日发生在浙江绍兴的学平险理赔无门事件,让这块“鸡肋”再入公众视野。《国际金融报》通过对浙江宁波和北京两地的学平险市场现状的调研发现,学平险市场空间很大,而且保险公司对这一业务的创新仍有空间。但囿于各地政策不一,导致保险公司缺乏动力。加上学平险在赔付方面的程序繁琐,学校对此险的开展也缺乏积极性。如此下去,学平险“鸡肋”命运难改。
保费分歧致学生失保
浙江省绍兴县学平险理赔无门事件源于当地保险行业协会与教育局在学平险保费上存在分歧。据了解,以往每位学生的缴费标准是45元/人,但绍兴市保险行业协会要求2012年将保费提高至60元/人,绍兴县教育局不同意,致使一部分学生虽按往年惯例交了保费,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故发生了学生发生事故后理赔不成。对于涨价要求,绍兴县保险行业协会给出的解释是:各家保险公司表示绍兴县学平险收入过低,已出现亏损。
2月29日,浙江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国际金融报》记者时表示,已要求当地各保险公司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在上门理赔的同时,进行自上而下的内部排查,避免再出现因保费分歧而导致的失保现象。
宁波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家公司开发的多种意外险产品均能适合学生的多种需求,行业协会并没有推出强制性的条款费率,目前的经营模式是经过几年的摸索,并得到市场逐步认可的做法。
《学平险“鸡肋”命难改定价权不清产品内容尴尬》相关相似阅读参考资料:
学平险、中国人寿学平险、学平险是什么、学平险报销范围、平安学平险、平安学平险保单查询、中国人寿学平险查询、学平险怎么买、少儿学平险